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帝国史诗:未曾达到的巅峰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东齐猛虎vs北扬蛟龙

帝国史诗:未曾达到的巅峰

李玄机最后说的这几句话其实大致意思就是宋军退兵他就投降,宋军坚持推进那他就一路向北杀到应天府把李玄和萧若君宰了清君侧。

其实十五万打十五万,宋军和叛军在兵力上是基本对等的,但是李玄机、薛长申、胡永、秦若恒对方临、曹子桓,这就不对等了。

李玄机一篇讨贼檄文可以说是被李玄设计陷害后不能回头的狗急跳墙,也可以说是真的想干死萧若君这个狗杂种。

也不能怪李玄不仗义,要怪就怪武官集团里面穿军服的势力太庞大了,一个国家这么多上将军,势力庞大过甚,文官都要被挤死了。

至于萧若君这个狗杂种,其实李玄机还是太年轻了,方临也被他坑过。中枢院这个帝国最高军事机构可以说在萧若君的领导下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梅亩多机构,跟中枢院合作的将帅打仗的时候不是缺粮就是少弹药。军饷经常被拖欠,军粮经常被延期,实质上的东西不给,老是在后面狗叫,远隔千里之外直接干预指挥,一道黑金纹军令送过来你不听也得听,屁用没有。

李玄机不干死萧若君难解心头之恨,不过他现在已经快要被李玄坑死了,活着的时间不多了,看看下一步怎么走吧。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你再怪李玄和萧若君已经没用了,马上就要入主上梁府称帝开国了,到时候开国元勋经过一场内战少了一大批,你看萧若君和李玄会笑得多开心,到时候去你们坟头上放鞭炮告诉你们一声。

李玄机等四人现在有苦难言,刘封庭和韩立鸿跟他们说李玄封锁宫中假传密诏令太子回京继位然后要半路截杀太子,于是他们为了保护太子安危火急火燎地从应天府连夜起兵赶到徽州府,结果刚要派人去通知太子加强警戒,就被朝廷通知他们现在已经成了反贼。

不是说好截杀太子造反的是李玄吗?怎么就成他们六个了——那两个真的造反的死不足惜,但是他们四个可是大大的忠臣啊。

好心去救火结果被当成纵火犯抓了起来,怪不得讨贼檄文里面李玄机那么痛骂李玄,这搁谁谁不生气啊?现在是怪刘封庭和韩立鸿还是怪李玄已经不重要了,能不能打得过才是第一要紧事。

困守徽州府看来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李玄机召开会议与众将商量,他提议各自拆兵分走。

薛长申倒是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现在方临和曹子桓远道而来,又是兵分两路,各自兵力都十分稀少,这时候若是凝聚徽州府之兵力各自击破,岂不是可以一举化解危机?

薛长申的话给了其他三人信心,只是胡永还显得忧心忡忡,他直言说:“方临,一个我一听名字都害怕的人。他和曹子桓,一个白狼上将,一个残暴将军,你说我们拿什么对抗他们呢?”

“怕个什么!谁强谁弱,拼一拼不就知道了?他方临纵横沙场数十年,可我李玄机也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修罗!”李玄机似乎想起了自己南征战神的称谓,论均军事能力,他不比方临差。

天光十七年十一月,方临所率北伐精锐暂驻归元,并派徐振之率领万余步骑兵南下打探情报。

东齐猛虎对战天河蛟龙,北伐名将对战南征战神,方临和李玄机都是宋王廷所向披靡,战无不克攻无不胜的战神,他们所率的军队也都是王廷精锐中的精锐,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身经百战的刽子手。两大名将之间的对抗,也是林宋最大的一场内战,精锐对精锐,名将对名将,不管谁赢了那都是宋王廷莫大的损失。

中央军这边方临五万主力军,远道而来,兵力太少,且疲惫不堪,况且由于敏感的政治因素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方临所率领的北伐精锐主力支始至终都没有得到宋王廷的慰问和补给。方临南下以来经过的各路州县也都是钱粮一空,萧若君暗中下令沿途州县不给予方临补给,导致北伐军目前处境十分艰难;曹子桓的五万人马也不好受,中途下来的时候遇到刘封庭、韩立鸿二獠残部反扑,与叛军厮杀多日,军备不整,后勤更是极为困难。

前线平叛的将士拿不到钱,吃不上饭,而对此中枢院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国家财政已经面临严重困难,萧若君凝聚东齐、北扬二省之力都难以凑出军粮。最后许少东主动请缨解决问题,利用自己东齐云鹤许氏的声望给东齐世家大族们一个协议保证,让他们主动捐出军粮军饷补给前线将士,不过代价就是宋王廷欠了东齐世族一个天大的人情。

“荣誉,爵位,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想要多少朕就给他们多少,入主上梁之后,他们想要什么朕都给他们封。王也罢,侯也罢,让他们用钱来买,用粮食来换。”宋王已经拉下脸不在乎这些东西了,得到了宋王的允许之后,许少东拟了一份名单,上面都是入主上梁之后给东齐的世家大族们封的爵位,最高的是郡王,最低的是侯爵,一个个记下来,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另外,许少东还被他们逼着欠了几十万两白银的债才松口借粮,许少东为了不给王廷找麻烦,用的是个人的名义。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许少东要借国库这么多钱,真没乱花,他在中枢院为什么筹措军粮军饷欠了一屁股债,都是记他自己的账啊。

又借又捐的,军粮总归是送到了前线,不过在此之前李玄机已经率部主动出击,采用三面合围四路包抄的战略,派出应天军和麟州军合围徐振之,后路又派铁骑截杀,徐振之被李玄机摁在地上打,几乎是全军覆没。

由于方临的决策失误,徐振之孤军深入,轻军冒进,导致被敌军合围以至于折损万人,徐振之拼死才带着数千骑兵杀出一条血红色的生路,不过他自己也被击中一枪。

李玄机先前深思远虑,认为北伐主力军的龙头先锋就是骁勇善战,飞天揽月气如常的名将徐振之,听说他被方临派遣孤军深入,喜不自胜。李玄机火速制定了缜密的战略方案,以十万大军形成鹰爪之势抓取徐振之,三面包夹,十万大军合围万余步骑兵,又封锁大山,放火烧山阻止余部潜入深山逃跑。在李玄机一步一算之下,徐振之彻底被叛军的天罗地网制服,在紫云山高大绵延数百里的山脉中被打得大败,李玄机毙敌逾万。

李玄机还另算了一步,考虑到徐振之骁勇无敌,可能会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因此他特别在军中挑选了上百名神枪手,埋伏在各条山路之间,只打徐振之。在这样的安排下,就算是徐振之比武神还强,也被一颗等待许久的子弹射中了胸口。徐振之重伤逃回归元,李玄机奖励那名这种徐振之的士兵黄金三百两。

叛军大败中央军,李玄机趁势检阅三军,将徽州府中金银财宝尽数赏赐给麾下大军,又大摆筵席庆祝,霎时十五万叛军士气高昂,“活捉方临!打到应天去!”的口号响彻云霄。在这兵锋之利可以斩杀苍天之际,李玄机挥师北上,以英勇无敌之师突袭远来疲惫之师。

基于方临一时的战略决策失误、中央军无粮无饷、士气低迷、军士疲惫、中枢院对于北伐军的防备等种种因素,方临最终不敌叛军,一路战败撤回应天府。叛军士气大振,一路北伐打到了清云,离应天府只剩一百里。

王京震动,南征军大破北伐军,李玄机所率叛军一路杀到了京都郊外,王廷麾下将帅无能,文臣勾心斗角,武将无力抗敌。在这物力人力财力都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宋王携王室及文武百官夜逃,在方临的护送下一路逃到了云鹤府,应天府拱手让敌。

上一章 讨李檄文 帝国史诗:未曾达到的巅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受这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