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帝国史诗:未曾达到的巅峰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血战松山

帝国史诗:未曾达到的巅峰

视线转到关河战区,自称应龙天王的孙中仁率领十余万白匪军团从太常向南撤退后,一直徘徊在关陕地区,北魏入关,铁骑横扫中原后,孙中仁部进入河扬京畿地区,京师震动。

白匪进入京畿,关州的张九训对此立即作出反应,从关州发出命令,调集四路大军并进,自领一路中军绕过金江进入上梁府附近拱卫京师。

各路军队四面八方而来,白匪攻打沧州,不久后,沧州沦陷,知府、总兵都被白匪枪决,孙中仁率兵冒犯上梁府。

张九训率兵出迎,以一军之兵力迎战军团之规模,在松山脚下与白匪展开激烈战斗,拖延住敌军主力。

张九训的精锐主力在松山咬住了白匪精锐,一边钳制敌军主力一边向各路勤王大军发出急报求援。

张九训分兵三路,死死守住松山山口,不让白匪进入。白匪久攻不下,孙中仁知道张九训的中央军是一块难咬的硬骨头,就耗下去不会有结果,于是传令三军准备撤退,等待时机。

十万人对战一万人,激战半月都分不出胜负,尽管这是因为张九训指挥得当,慧眼识珠占据了松山山口死守不出,但是,就这样撤退未免也太丢人了。

孙中仁目前的应龙政权所占据的地盘已经所剩无几,只剩下的关陕东南部地区和河西南部部分地区,小小的沧州居然成了都城,而他手里的白匪军团也已经是处于弹尽粮绝的危险境地。

孙中仁帐下的参谋李峰认为松山山口地势太险,被张九训拖住,早晚会被官兵从后方包围,到时候就是被全歼的悲惨地步,因此他建议孙中仁尽快撤兵。

孙中仁何尝不想走,但是如果打不下松山山口,就无法进入京畿补充军需,退兵回关河,他不甘心。

统帅犹豫不决,这给了官兵机会。

三月一日,张九训从前线最高指挥部向附近在蓝河县休整的常凯发出进攻命令,要求他立即攻击白匪后背,约定三月十日时双方前后夹击给予白匪致命一击,争取将其重创。

……………………

蓝河县内,常凯手握五万各路援军,距离松山后背只有不足四百里距离,他先前接到张九训的命令,要求他等待作战时机。当时白匪只有少数部队进入松山攻打松山山口,因此张九训认为时机未到,现如今白匪军团十万人基本上已经全部投入了战斗,山口即将失守,张九训所率的中央军第壹军是嫡系精锐部队,是北晋王朝最精锐的一支生力军,一万多人顶着白匪十万人的猛烈攻击硬是坚持了近一个月,伤亡异常惨重,每日都是大几百近千的人员伤亡。因为没有援军,第壹军情况十分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九训认为时机已到,要求常凯实施战略方案,一举歼灭白匪主力,平定关河地区的匪患。

可是,在张九训的使者到来之前,常凯却在蓝河见到了来自中央政府的礼部官员。

在张九训尽职尽责守卫京畿之际,上梁府内有诸多官员向皇帝进谗言,兵部尚书赵成铭向皇帝上万言书,陈述这十多年来张九训的罪责。

赵成铭认为,张九训作为帝国的上将军,广陵侯,辅国上将军,中枢院荣誉副相,地位无比崇高。他手握帝国军政大权十数年,带领王师南征北战,应当扫灭叛乱,平定匪患,然而,却作战频频失利。张九训在云鹤府时,多次败给方临所率领的**北伐军,伤亡异常惨重,令帝国王师减员严重,应当枪决以谢国人。陛下给了张九训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传旨到关州痛陈他的罪责。然而,现在在松山,张九训抵御白匪一月有余,却迟迟不能获胜,让京畿暴露在白匪的凶恶目光之下,这分明就是他的罪该万死。

赵成铭向皇帝提出罢免张九训前线最高指挥部主帅和中央指挥部都指挥使的建议,请求任用贤将统兵。

抨击张九训上书络绎不绝,皇帝开始动摇。

在皇帝心烦意乱之时,前面又传来松山山口第壹军损失惨重的军报,不懂军事的皇帝看到精锐损失惨重,认为张九训实在是饭桶一个,十分无能,因此有了临阵换将的想法。

帝国即将覆灭之际,皇帝开始多疑,有一天,他突然对身边的近臣王寅说:“张九训手握东齐军政大权,若他也不受控制,那该怎么办?”

王寅立即将此禀报给吏部尚书许逊,许逊知道后上书皇帝,说:“张九训所掌握的军队,已经是我朝最后的精锐了,怎么能让他这样糟蹋呢?他张九训的命是命,我前线第壹军将士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皇帝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痛骂张九训无能,于是传旨,要求中枢院派人去松山把张九训换下来。中枢院宰相李玖知道皇帝千里之外干预指挥犯了兵家大忌,于是抗旨不尊,阳奉阴违,还传令到松山安慰张九训。

中枢院没起效果,担心张九训拥兵自重的皇帝又传旨让礼部派人去蓝河吩咐前线指挥官常凯务必要不完全听从张九训的命令,要求他放任张九训不管,削弱他的力量,防止他有不臣之心。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张九训统兵十余年,南征北战与各路叛军交战,立功无数,然而,他这剂猛药终究是不能拯救北晋这个病入膏肓的老人。

常凯得令,对最高指挥部发出的命令,不完全遵从。

到了三月十日,白匪攻势更猛,张九训统御全军开始发动反攻,效果显著,白匪不敌,开始撤退。张九训以四千人硬刚白匪四万前军,仍然不落下风。孙中仁见官兵凶猛,前线伤亡甚多,以为来了援军,于是撤退。

张九训继续追击,但是,常凯的军队没有按照约定偷袭白匪后背。常凯卖队友,按兵不动,隔岸观火,完美诠释了“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原则,致使张九训部冲入白匪军中,殊死搏斗。

由于敌众我寡,终究是不敌,张九训后劲过后,被白匪军团包围。

张九训战败,率部转战山林,队伍分散,白匪开始放火烧山,随后开始上山搜杀。

在松山山林中,狼狈的张九训已经不复统帅往日的荣光,他身边的随从不满十日,跟随他在山中逃窜。

张九训在山林中停下脚步,这位四十多岁的老将摘下了军帽,他转身看向身后的副官们,都是军服破败,一身狼狈。

灰蒙蒙的山林里刚下过初雨,山中起了雾,远处不断有枪声响起,藏匿的败兵不断被杀。听着山林中的鸟啼和人死之前的哀嚎,张九训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他扶着一棵树开始啜泣,身边的副官们都默默不语。

“投笔从戎十数年,我到底是对是错?”

张九训不知是在问谁,也许是在质问自己。

“朝中朽木为官,寸功未立而得国公者不计其数,我为国奔波,南征北战破敌数十万,到头来,只落得个松山广陵侯墓的结局。”

副官们跟着脱下了帽子,临死前总是坦然的。

张九训心中纠结了很久,但是这一次他不想再犹豫了,人生有很多次犹豫不决,这一次应该作出最后的决定了。

“我死了,王朝就真的亡了。”张九训绝望地转过身对着副官们说了一句,随后逃出腰间别着的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这位为国为民戎马一生的将军最后在小人的陷害和君王的猜忌中被逼自尽,令人唏嘘。

随后山中又响起了几声枪声。第壹军一万两千余人抵御白匪军团十三万人四十多天,最后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上一章 王廷内战 帝国史诗:未曾达到的巅峰最新章节 下一章 殉国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