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无聊产物一
本书标签: 现代  中考  中考倒计时     

无聊产物一

11.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注意些什么?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有以下四点应该注意(如图所示)。

(1)用量简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2)用试剂瓶往量筒中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量筒口,使液体沿着量筒内壁

缓缓向下流入量筒中。

(3)用胶头滴管往量筒内滴加液体时,不要把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内,更不许接

触筒壁。

(4)读取液体体积数时,必须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2.使用托盘天平之前必须做哪些准备工作?

使用托盘天平之前必须的准备工作是调零点。即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刻度尺的

零处,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达到平衡。如果已到达平衡,指针摆动时先后指示的标

尺上的左、右两边的格数接近相等,指针静止时应指在标尺的中间。如果天平的摆

动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左、右的螺丝,使摆动达到平衡。

13.图 1 过滤装置中有哪些错误?

图中共有四处错误。

(1)滤纸过大。滤纸不应超出漏斗口以外,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约 5mm,

多余的滤纸应剪去。

(2)玻璃棒悬空了,未触及滤纸。玻璃棒应触及滤纸三折的那一边。

(3)倾倒时过滤液体的烧杯口应接触玻璃棒才对。

(4)漏斗嘴的尖头部分未接触烧杯内壁。应将此漏斗水平地旋转一百八十度,

使漏斗嘴的尖头部分接触烧杯内壁。正确图形见图 2

14.在溶剂体积一定的条件下,怎样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一般常用的有下面的四种方法。

(l)将固体溶质研磨成细的粉末。固体溶质的颗粒越小,它跟溶剂接触的面积

就越大。就越容易溶解。因此,在固体溶质未放入溶剂中以前,先将大颗粒的固体

溶质放在研钵中研磨,待研成细的粉末以后,再放入溶剂之中,这样可使溶解的速

率加快。

(2)振荡。如果是在试管中进行少量固体溶质的溶解时,可以用振荡的方法,

加速固体溶质的溶解。

(3)搅拌。如果是在烧杯中进行较多量固体溶质的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

拌溶液,可以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4)加热。加热时可以增加分子运动的速率。另外,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因此加热时也可以使固体物质溶解度增大,溶解速

率也加快了。

15.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哪几种?

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过滤法、蒸发法、蒸馏法、分液法、结晶法等五种。

16.什么类型的混合物采用过滤法分离?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粗盐的提纯,

首先就是把粗盐溶于水,经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泥土等固体杂质跟食盐水分离。

17.怎样装备过滤器?

如图所示。

取一张圆形滤纸(图 A),先折成半圆(图 B),再折成四等分(图 C),然后打

开使之成为圆锥形,把圆锥形的滤纸尖端部分向下,放入漏斗里,滤纸的边缘应比

漏斗口稍低,约低 5mm 左右,把多余的滤纸剪去。然后用手压住滤纸,用水润湿滤

纸,使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这样就做成一个过滤器。

18.过滤操作有哪些要领?

为便于记忆起见,过滤操作中的要领可概括为:一角、一搅、一静置、二低、

三接触。

一角:是指滤纸折叠时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相一致。这样折叠的滤纸,才能

紧贴漏斗的内壁,这样才能保证过滤的速率快。(或者叫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一搅:将混合物倒入水中以后,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其中可溶性物质的溶

解速率。

一静置:待可溶性物质完全溶解后,不要立即就进行过滤,要静置片刻。目的

是使不溶性物质的颗粒先沉淀出一部分,这样做可以减少或防止不溶性物质将滤纸

上的微小孔隙堵塞,从而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指的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

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

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

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接触:一是指盛有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要使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

的烧杯嘴与倾斜的玻璃棒相接触。二是指玻璃棒的下端要与滤纸为三层的那一边相

接触。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与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

19.用过滤法提纯物质时,每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在过滤法中五步操作的目的分别叙述如下:

溶解:使混合物中的可溶性物质溶解。

过滤:使混合物中的可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分离。可溶性物质在滤液中,不

溶性物质留在滤纸上。洗涤沉淀:使可溶性物质尽量做到全部滤出至滤液中。使可

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分离的完全。

蒸发:使可溶性物质从滤液中析出。

洗涤晶体:用水(最好用蒸馏水)冲洗掉晶体表面的杂质,以使所得的晶体物

质更纯净。

20.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用蒸发法分离?

蒸发法是把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跟水分离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粗盐的提纯实

验中,经过滤后所得的澄清透明的食盐水就是采用蒸发法,将水蒸发掉以后,得到

纯净的固体食盐的)。另外,再把稀溶液浓缩时,采用的也是蒸发法。只是将水蒸发

掉一部分而使稀溶液变为浓溶液的。

21.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用蒸馏法分离?

蒸馏法是分离和提纯彼此互相能以任意比例互溶的液体跟液体的混合物时常用

的一种方法。是根据不同液体物质沸点高低的不同,将它们分离提纯的一种方法。

在加热时,沸点低的液体先汽化,经过冷凝器冷凝后,先冷凝成为液体。而沸点高

的液体难汽化,则留在蒸馏烧瓶中。应用这一方法就可以把彼此互相能以任何比例

互溶的液体跟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另外,当液体中溶解有某种固体物质时,为

获得纯净的液体,而把溶解在其中的固体物质除去时,也采用蒸馏法。因为加热的

条件下,液体受热变成蒸汽,从蒸馏烧瓶中出来,经过冷凝器后冷凝成为液体,便

滴在接受器中,原来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则留在蒸馏烧瓶中。制取蒸馏水等就是用

蒸馏的方法(如图所示)。

22.如何检验气体发生装置是否漏气?

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时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

完好,只有装置不漏气时才能使用。

要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应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紧握试

管或用手掌紧贴烧瓶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试管或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

管口就有气泡冒出(如图 1 所示)。

然后把手移开,过一会儿,待试管或烧瓶冷却后,水就从烧杯或水槽中升到导

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如图 2 所示)。

如果发现装置漏气,必须找出漏气的原因,并进行调整、修理或更换零件。再

次检验,直至装置不漏气时才能进行实验

23.实验室怎样收集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排水取气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

能够用排空气取气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收集时集气瓶口应朝上,采用

向上排空气取气法将二氧化碳收集在集气瓶里。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试验,

如果火焰熄灭,则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了二氧化碳。

上一章 四 无聊产物一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六